发布时间:2022-09-27 阅读次数:7010
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颁奖,铁科人榜上有名
9月22日上午,第十六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暨首届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芳,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科技部副秘书长贺德方出席大会并为获奖者代表颁奖。国铁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钱铭主持大会。
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简称詹天佑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审查批准登记的科技奖项,是铁路行业和轨道交通领域的权威科技奖项,自1993年设立以来,已组织开展了十六届奖励活动。第十六届詹天佑奖共评选出最高奖3名、创新团队奖5个、成就奖33名、青年奖60名。铁科院集团公司4人荣获成就奖,4人荣获青年奖,主要参与的复兴号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创新团队、国铁集团“攻防演习”网络安全防护团队荣获创新团队奖。
成就奖
铁科院机辆所研究员
张波
长期从事机车车辆整车总体技术、牵引/制动相关领域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科技部、国铁集团等科研项目40余项,实现了复兴号动车组成套核心技术应用,打造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速动车组全新技术平台,为复兴号系列产品研发奠定基础,曾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牌、最美铁路人等荣誉。
铁科院铁建所研究员
王树国
首次提出尖轨降低值影响列车过岔平稳性理论,推动了高速道岔研制成功,成功研制了重载道岔、新一代客货共线系列道岔。主持开展了铁路道岔轮轨关系深化研究,阐明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整治措施。承担国家与省部级项目20余项。
铁科院正高级工程师
马建军
长期从事铁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研究,组织编制95306、智能高铁等信息化总体规划与体系架构,组织推进多个重点项目的技术攻关、建设实施等工作,为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提供科技保障。主持并参与科技部、国铁集团等科研课题30余项,获省部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
铁科院研究员
史天运
长期从事铁路信息数字化智能化研究,主持研发高铁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铁路旅客服务系统等多项大型成套系统,为高铁运营环境安全、铁路信息化、智能铁路技术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6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0项。
青年奖
铁科院铁建所研究员
闫宏业
从事岩土工程研究工作,在高铁路基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为提升我国高铁岩土工程技术水平贡献力量。主持参与科研项目2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编制规范6项,获中国专利奖银奖、优秀奖各1项,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奖励3项。
铁科院电子所研究员
王明哲
从事铁路信息化工作,深耕智能客站、铁路12306、智能综合调度系统、动车组Wi-Fi+5G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授权国家专利17项。
铁科院信息所研究员
王镠莹
从事铁路战略咨询与情报研究,深耕科技战略、科技体制改革、行业综合战略等领域。主持参与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参与完成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三年行动计划、国铁集团“十三五”和“十四五”科技规划等工作,获省部级科技奖多项。
铁科院研发中心研究员
刘敬辉
从事铁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安全技术咨询及评估、运营安全数据库建立及分析、防灾安全技术研究等工作。主持或承担中国工程院、国铁集团及国际铁路合作项目近40项,获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创新团队奖
复兴号高原双源
动力集中动车组创新团队
创新突破了内燃动力车和电力动力车的双源双控系列关键技术,研制的复兴号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填补了国内双源制式动车组领域的空白,结束了藏东南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实现了西藏首条高原电气化铁路动车组开通运用。
国铁集团“攻防演习”
网络安全防护团队
为保障国铁集团网络安全,先后承担完成了10余项省部级系统重大科研课题,制定技术标准9项;负责国家发改委“铁路领域网络安全一体化保障工程”等多项重大网络安全项目方案设计、工程实施;连续4年参加公安部组织的攻防演习,取得优异成绩;组织全路圆满完成20余次网络安全保障任务;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和表彰17项,团队发表论文20余篇,5人次获公安部先进个人称号,在冬奥会保障工作中,被中央网信办评为网络安全保障突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