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2-17 阅读次数:2990
兰新铁路漫流水害及其防治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北分院(现为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
兰州铁路局工务处
起 止 时 间 :1994年1月~1997年12月
鉴定证书编号:铁道部技鉴字[1999]第022号
兰新铁路有一千多公里线路沿祁连山北麓和天山南麓的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地带通过,由于特殊的水文和地貌条件,沿线广泛分布山前宽河漫流、山前戈壁漫流和戈壁滩漫流水害,对兰新铁路汛期行车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兰新铁路漫流水害及其防治技术”即针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铁路漫流水害历时短、强度大、危害严重和难以预测的特点而进行的系统研究。根据铁路漫流水害形成的气候、地貌和水文条件,提示了山前宽河漫流、山前戈壁和戈壁滩漫流水害的形成机理及主要特点,将漫流洪水形成的垂直地带性概括为:发源于中低山带的河流主要为局地暴雨洪水,源于高山冰雪带的河流,汛期洪水由高山冰雪融水与中低山带暴雨洪水叠加而成,同时对漫流水害地段水文检算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兰新铁路沿线漫流区较长序列的降水历史观测资料的系统分析研究,得出了该地区漫流水害形成的降水规律,制定了漫流水害地段的降水量注意警戒值和危急警戒值,在防洪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漫流水害的防治原则和技术措施,成功治理了兰新铁路K631和马营河桥的漫流水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成果是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铁路漫流水害的形成及其防治技术的首次系统研究,同时对漫流水害地区的铁路选线特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对兰新铁路的防洪减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暴雨洪水的成因和特征提出了新的认识,在西北地区铁路漫流水害防治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这项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并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