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持我国铁路列控系统的技术引领地位,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同时结合青藏铁路列控系统(ITCS)改造,在国铁集团的指导和支持下,铁科院集团公司近年来牵头国内主要铁路信号企业、高校、设计院等单位开展了新型列控系统研究和设备研制工作,旨在通过运用最新技术和创新手段,全面提升我国西部铁路运输能力、服务质量和列控系统性能,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为实现新型列控系统稳步上道应用,国铁集团科信部、工电部组织安排开展了新型列控系统分阶段不同现场的试验测试,以验证系统功能和性能,确保系统研究工作质量。

试验安排以安全、有效、可操作为原则,分步开展关键设备单项试验、系统综合试验,以及系统互通兼容试验。

第一阶段,在东郊环行道利用两站两区间开展新型列控系统的车站联锁、区间闭塞和部分列控功能试验;第二阶段,在格库铁路若羌、阿克塔什和琼吐尔三站两区间补充试验环行道不具备条件的机车运行安全防护等全系统功能试验;第三阶段,在和若铁路开展系统互通兼容试验及试用考核,并实现新型列控系统在和若铁路的工程示范应用。

作为新型列控系统综合试验第二阶段的格库铁路试验,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与意义。通过格库铁路的真实站场环境,对新型列控系统融合北斗的列车综合定位功能、列控基础功能、列车完整性检查功能、移动闭塞/虚拟自动闭塞功能、后备模式功能、GSM-R/GPRS网络承载新型列控系统车-地信息传输功能、差分基站数据传输功能、系统各接口功能、CTC系统与新型列控系统适配功能等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为后续和若铁路新型列控系统多型号设备功能和性能验证,以及互联互通兼容性试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12月30日,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铁科院集团公司和其他参试单位在新疆若羌召开了格库铁路试验段新型列控系统综合试验启动会,标志新型列控系统第二阶段试验正式拉开帷幕。

新型列控系统试验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课题组将来自铁科院、通号院、和利时、卡斯柯和乌局电务部等不同单位研发、仿真测试以及部分参加过大型综合试验的有丰富经验的人员组成测试团队,对新型列控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全面的检验,同时也成立了专家测试组,对现场试验过程进行了参与见证。

格库铁路是已开通的既有线铁路,天窗时间只有3小时,试验工作必须充分高效地利用这段时间,这对试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场试验负责人霍黎明是一名老党员,带领测试组每天认真研究每个测试案例,细化测试场景,优化测试方案,减少人为错误和对司机操作的误导,最大程度地利用“天窗”点,有效地提高了测试效率。每日测试完毕后,他认真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分析当天的每一个故障问题并建立问题库,同时采纳现场运用中来自司机、电务和机务等不同部门人员的建议,为新型列控系统的后续优化积累了大量宝贵数据。

杨海滨作为一名有着多年RBC和TSRS研发和测试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全程参与了新型列控系统的施工和试验工作,从格库铁路试验段TIS系统倒切升级,直到试验结束,在这片隔壁滩上坚守了3月有余。他常说,这是一份光荣的使命,自己有幸能参与到这一任务中来,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在格库铁路试验段,我国列控系统第一次实现了基于移动闭塞制式下的双车追踪运行,在列车运行控制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标志着列控系统在融合北斗列车综合定位功能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格库铁路新型列控系统综合试验是在既有铁路线上真实运营场景环境下的现场试验。在乌鲁木齐局的有力组织和铁科院、通号院等参试单位的通力协作下,课题组充分提高“天窗”利用率、积极优化试验方案,全体参试人员怀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克服疫情、克服严寒和风沙等不利条件,最终提前顺利完成格库铁路试验段新型列控系统试验任务。

通过近一个月的综合试验,现场共计完成464个案例测试,验证了新型列控系统整体技术架构的正确性;验证了新型列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主要运营场景的正确性;完成了通号院车载设备在铁科院地面列控设备环境下的兼容性试验,以及系统与技术规范的一致性的验证;完成了CTC系统与新型列控系统适配性功能的验证,同时还完成了不同条件下列车定位精度的测试和数据统计分析。

格库铁路试验为后续新型列控系统的优化调整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同时在现场试验的设备管理、试验准备、试验管理、人员配置、测试案例和序列优化调整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后续和若铁路的全面试验和工程示范应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