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基金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周期性排桩的地铁近场隔振设计及应用研究》项目
项目负责人:王文斌
本课题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地铁近场振动影响的敏感建筑物隔振的周期性排桩隔振措施,并研发了周期性排桩相关的技术参数。本课题已完成合同规定的所有研究内容,达到了既定研究目标,完成了结题报告《基于周期性排桩的地铁近场隔振设计及应用研究》,发表学术论文9篇,培养研究生1人,已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一种隔振排桩》(专利号:ZL201920584632.5)。6月17日已完成结题验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橡胶支座应用于地下框架结构减震设计中的机理及方法研究》
项目负责人:李洋
截至第二季度,本课题已完成了地下框架结构极限抗震能力分析方法的构建,初步实现了利用拟静力推覆分析获取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演化过程,为下一步研究多层地下框架结构地震破坏机理奠定基础。下一季度将调研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地区多层框架式地铁车站典型设计方案,开展抗震极限能力分析,研究破坏机理。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列车振动环境影响预测的准确度与可靠性研究》
项目负责人:吴宗臻
城轨中心负责课题研究中的典型案例规划布局调查部分,收集不同行车速度、轨道/隧道结构、线路埋深、预测点水平距离等条件下的实际地铁列车环境振动影响案例,进行典型案例的现场振动实测,对数据进行分类总结,形成振动分布矩阵。截至第二季度,已完成既有测试数据的汇总整理工作,并完成了多处的地铁环境振动地表实测工作,编制了振源及环境振动实测数据统计汇总表。下一步工作计划是进一步开展补充测试工作,并编制振动分布矩阵。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混合预测方法的地铁列车振动环境影响参数不确定性研究》
项目负责人:吴宗臻
城轨中心负责课题研究中的振动源强空间不确定性研究,对既有振动源强测试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不同轨道型式、不同曲线半径、不同车速下的振动源强量级及频谱的分布特点,研究振动源强的概率分布特征,选取典型的区间断面进行振动源强测试。截至第二季度,已经完成振动源强空间不确定性研究的文献资料的调研,正在进行既有振源数据的汇总工作。下一步工作计划是继续进行既有振源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工作,对其概率分布特征开展分析和研究。
5、交通运输部科研课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
项目负责人:王文斌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完成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编制及发布工作。截至第二季度,课题组已完成课题的全部研究内容,撰写完成项目结题报告,编制完成地方标准最终稿。课题研究成果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DB11/T1714—2020)已于3月25日发布,将于7月1日实施。
6、院基金《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行综合检测管理办法及技术标准研究》
项目负责人:刘艳青
本课题已经完成合同规定的所有研究内容,完成了结题报告的编写,项目成果已形成研究报告《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行综合检测管理办法及技术标准研究》、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DB11/T1714-2020)、《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动态验收实施细则》、《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动态综合检测标准化指导手册》,相关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7篇。6月17日已完成结题验收。
7、院基金《地铁轨道动态几何参数评价研究》
项目负责人:王文斌
截至第二季度,本课题已经完成地铁轨道动态几何相关的文献调研分析,对测试设备、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实测数据和测试标准进行了整理研究,并细化了地铁轨道动态几何参数评价研究具体方案。下一步研究计划是梳理地铁轨道动态几何测量评价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实测及仿真分析研究,得出不同速度级下的地铁轨道动态几何参数评价指标,并依托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指标验证,进而指导轨道工程整治,并对动态几何评价指标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8、院基金《城市轨道交通纵梁式轨道结构竖向刚度缺陷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及治理措施研究》
项目负责人:刘力
第二季度本课题已完成结题报告《城市轨道交通纵梁式轨道结构竖向刚度缺陷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及治理措施研究》,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4篇,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一种减振降噪型梯形轨枕(专利号:ZL201920577998.X)。6月17日已完成结题验收。
9、院基金《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项目负责人:王文斌
第二季度本课题已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内容,达到了预期目标,完成两本结题报告《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我院城市轨道交通振动控制技术发展规划》,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8篇。6月17日已完成结题验收。
10、院基金《城市轨道交通试验线可更换式轨道试验平台设计研究》
项目负责人:戴源廷
第二季度本课题已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内容,达到了预期目标,完成结题报告《城市轨道交通试验线可更换式轨道试验平台设计研究》。6月18日已完成结题验收。
11、院基金《直流供电回流电缆与钢轨胶粘卡接方式的研究与开发》
项目负责人:刘力
截至第二季度,本课题已经完成对钢轨直流供电回流连接方式的调研工作,设计出两种连接装置并完成样品试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正对其局部受力状态进行计算;完成第一阶段导电胶的配制。下一步计划进行有限元受力计算及样品导电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测试,并对导电胶配方进行优化调整。
12、院基金《铁路主数据中心EPC模式项目管理研究》
项目负责人:张伟、刘智军
第二季度本课题已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内容,达到了预期目标,完成结题报告《铁路主数据中心EPC模式项目管理研究》,编制了EPC模式下项目管理手册和EPC模式下招标示范文本(含合同示范文本),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篇。6月18日已完成结题验收。
13、院基金《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研究》
项目负责人:刘仲武
截至第二季度,本课题已经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危险源因素分级分类、危险源辨识方法的构建、危险源评价方法的建立、明确了危险源分级标准、制定了危险源控制方法、研究了风险源因素的相互影响关系。其中2020年第二季度主要将已经得到的18项危险源因素构建形成系统结构要素表,邀请20位专家组成ISM工作小组,进行了3次问卷调查、匿名反馈,最终得出所有风险源因素间的关系,从而构建出邻接矩阵,进而计算得到可达矩阵,并对矩阵级间进行划分,最终绘制出地铁施工风险解释结构模型图。根据ISM模型,得到风险演化路径,并对路径分类成16大类,进而对每一大类的致因路径进行总结分析。下一步工作计划:继续收集关于制定文本与视频双驱动的风险源动态预警机制的所需要施工现场的风险监测视频资料,并按计划开展对该部分内容的研究;撰写并发表论文一篇;撰写结题报告。
14、院基金《集团公司海外及城轨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项目负责人:于鑫
第二季度本课题已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内容,达到了预期目标,完成结题报告《集团公司城轨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和《集团公司海外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报告》。6月18日已完成结题验收。
15、院基金《集团公司跨专业综合性技术服务走出去的问题研究》
项目负责人:宋善义
截至第一季度工作,本课题已完成了海外轨道交通市场与前景的分析,并在此基础对集团公司跨专业综合性的技术服务进行研究分析,如:联调联试、既有线改造等,对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下一步研究计划:1.总结集团公司现有技术服务类型,并分析调研在走出去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2.通过分析集团公司跨专业综合性技术服务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对策研究;3.撰写并发表一篇基于既有线改造中有砟道床的力学特性的研究论文一篇,并结合具体海外项目进行总结。
所基金项目
1、所基金《城市轨道交通钢轨预打磨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项目负责人:吴宗臻
截至第二季度,本课题已完成了北京、广州几条地铁新线的预打磨测量工作,进行了数据汇总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钢轨预打磨测量方法和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发表了学术论文1篇。下一步研究计划是基于实测数据对钢轨预打磨质量评价方法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完善研究报告。
2、所基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
项目负责人:戴源廷
第二季度本课题已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研究内容,达到了预期目标。完成结题报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DB11/T1714-2020)。6月3日已完成结题验收。
3、所基金《LTE-M信号与信令监测平台研究》
项目负责人:赵俣钧
截至第二季度,本课题已完成相关规范的技术研究,形成了符合规范要求的系统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软件实现。目前正进行课题适配的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专利申请论证。下一步计划是搭建系统测试环境,对已形成软件进行功能及性能测试;采集现网数据,对已形成软件进行市场应用研究;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准备课题验收。
4、所基金《城市轨道交通在线安全监测系统现状与发展研究》
项目负责人:李洋
截至第二季度,本课题完成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运维现状调研工作,并完成了课题的中期检查。下一季度将对调研的检测监测技术以及运维信息进行系统梳理,为下一步提出智能运维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5、所基金《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技术管理平台及综合应用研究》
项目负责人:张凌云
课题组第一季度已完成城轨联调联试基本方法及主要内容研究分析,依托开展的呼和浩特地铁2号线、石家庄地铁3号线、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等联调联试项目,完成了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管理需求及联调联试过程中各参调单位工作任务分解。下一阶段,课题组将进一步与平台软件开发人员对接,完成联调联试管理及技术应用综合试运行平台搭建,并撰写研究报告。
6、所基金《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联调联试方案研究》
项目负责人:孙路
截至第二季度,本课题已经完成全自动运行系统构成及场景的研究,调研了北京、上海采用FAO技术并已经开通运营的多条轨道交通运行线路的联调联试的组织形式。下一步研究计划是在收集整理各运行场景测试方案意见稿的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
7、所基金《川藏铁路工程施工全方位多层级协同管理和综合保障体系研究》
项目负责人:李照星
第二季度本课题已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研究内容,达到了预期目标,完成结题报告《川藏铁路工程施工全方位多层级协同管理和综合保障体系研究》和阶段性成果报告《川藏铁路工程建设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研究》《川藏铁路综合保障体系研究》。6月18日已完成结题验收。
8、所基金《城轨车辆新技术、新方案应用及用户需求书选型研究》
项目负责人:张海涛
截至第二季度,本课题已经完成了课题报告5个章节内容的编制工作。课题相关论文《地铁车辆新技术新方案技术经济分析与应用研究》初稿已编制完成,正在优化完善。下一步准备开展课题报告的优化及课题报告的深化讨论。
9、所基金《咨询公司监理咨询业务“走出去”对策研究》
项目负责人:戴华明
截至第二季度,本课题已完成国内外文献及标准调研、雅万高铁监理咨询项目调研、集团公司咨询业务分析研究、国外咨询行业调研等研究工作。下一步研究计划是,按中期检查专家组意见,增加国外咨询机构在国内咨询工作调研,分析集团公司存在短板及改进方向,提出集团公司咨询业务“走出去”对策建议,撰写研究报告。
10、所基金《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齿轮箱典型故障仿真及故障诊断研究》
项目负责人:魏志恒
截至第二季度,本课题已经完成了仿真及实验相关工作,进行了数据汇总分析,发表了学术论文一篇,申请了发明专利一项。下一步计划完善研究报告。
11、所基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备系统监理项目标准化研究》
项目负责人:程泽华
2020年第二季度,课题组成员已完成调研机电部目前各项目监理情况,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监理工作老专家交流整理管理流程,总结形成监理标准化手册大纲,下一步课题成员将填充完善监理标准化手册内容,着手编制课题研究报告。
12、所基金《海外铁路工程合同订立中的风险防范与法律维护》
项目负责人:汤学文、苗勃
截至第一季度,本课题已经完成了海外合同的理论研究概述,获得了海外项目合同订立中的风险数据,并进行了建模与数据汇总分析,建立了风险库,并对风险的研判进行了研究。下一步研究计划是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1篇,基于当前获得风险,提出风险应对方案与合同签订制度,基于此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13、所基金《北京地区超大埋深地铁基坑水平止水措施研究》
项目负责人:刘仲武
本课题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之在疫情管控等级降低后,课题组成员各自负责的工程项目工作量陡增,任务繁重,导致课题研究工作无法正常推进,综合各种影响因素,为不影响课题中期检查及后续的结题工作,决定中止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待研究工作条件成熟后再恢复研究。
14、所基金《铁科院海外市场研究-泰国市场》
项目负责人:徐大程
截至第二季度,本课题已经完成了泰国铁路历史沿革,泰国铁路发展现状,目前泰国铁路发展的瓶颈和约束,泰国铁路发展规划及定位,泰国高铁建设的预测及政策建议,中泰高铁规划与建设的研究。下一步研究计划是分析泰国地区经济及产业发展情况,研究中泰铁路技术方案、标准及投资情况,建立铁路建设与经济收益模型,最后给出可比选的方案及建议。
15、所基金《海外业务导向的外事工作优化研究》
项目负责人:杨琳
截至第二季度,本课题已经完成了因公出国境手续办理中相关问题的梳理和研究,护照签证管理工作问题的研究,外事接待工作的研究,科研单位外事档案归档问题的研究。下一步研究计划是完成因公出国(境)人员管理的研究,外事相关培训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