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墨脱,最广为人知的标签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直到2013年10月31日,墨脱公路正式通车,至此我国2000多个行政县全部实现了公路连通。
墨脱公路位于西藏自治区波密和墨脱两县境内,路线全长117km,地形地质复杂,气候环境艰苦,施工极为困难,是我国公路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在墨脱公路建设中,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承担K0+000~K55+000(包含嘎隆拉隧道)的施工监理任务。嘎隆拉隧道为全线的控制工程、瓶颈工程,创造了“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烈度最高、地质灾害最多、地质条件最复杂”6项世界之最。隧道内地下水极为发育,隧道出口位于雪崩灾害多发地段。
借助川藏铁路规划建设的历史契机,让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西藏这片雪域高原,听铁科院咨询公司监理团队讲述墨脱公路施工监理工作中的重重考验。
1、隧道涌水:嘎隆拉隧道进口端为单向倒坡,隧道内出露水不能自然排出洞外,集水汇集于掌子面,隧道抽排水一直困扰着施工。洞内最大积水曾达385m,日抽排水量最大超过60000m3。
隧道施工中曾出现的积水
监理现场进行抽排水量测定
2、雪灾:冬季降雪期间,从施工便道到隧道洞口有8处雪崩区,对施工干扰极大。2009年2月隧道出口发生特大雪灾,现场车辆、物资被埋,便道不通,被迫停工37天;2010年3月施工机械清理便道积雪时,1台挖掘机和2台装载机被雪崩损坏,修复机械停工17天,对工程进度影响严重。
隧道洞口的雪崩
施工便道雪崩清理
3、泥石流:靠近波密县的A施工标段主要是路基、沥青路面施工。雨季长、大型地质灾害频发,地质灾害主要为冰川泥石流,长期的雨季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制约了施工进度(据统计,2010年雨季工作日中雨天占78%,2009年和2010年施工现场共发生12次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灾害毁坏已完构筑物
4、艰苦的生活:2009年2月的严重雪灾使现场工作无法开展,监理人员只能在空间局促的彩钢板房里、雪洞中活动,室内阴暗潮湿、极度寒冷,生活单调,与外界的通讯也因大雪中断。一日三餐基本只有自制冻豆腐和少量大白菜、土豆及一些发霉的干菜。面对恶劣的气候条件,监理团队苦中作乐,将大雪作为业余活动的对象和载体,有发挥“专业特长”,做“雪土隧道”的;有发挥艺术天才,用雪雕塑作画的;更多的是将积雪堆平整作为活动场地。
被雪掩埋的房屋
驻地院中的积雪
雪堆上的娱乐活动
5、病痛的折磨:曾有一名监理人员在膝关节肿胀、肠胃不适、头痛到无法入睡的情况下精神几近崩溃,不得不跟随运送项目办受伤人员的背工翻越嘎隆拉雪山,送往内地治疗,至今仍无法回到原有岗位。
在重重考验下,像大江南北的广大交通工程建设者们一样,铁科监理人积极应对、勇挑重担。面对自然灾害,他们严格履行监理程序,积极配合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核查灾情,组织施工单位抗击灾情,尽早恢复生产;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他们苦中作乐、共渡难关,在恶劣条件下磨练意志;面对战友因病离岗,他们统筹谋划、做足准备,提高人员选派标准……
2013年10月31日,在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墨脱公路正式通车,我国真正实现了“县县通公路”的目标。墨脱毗邻印度,墨脱公路的建成使这块中华民族的宝地能够更便捷更安全地与西藏其它地方、与内地连接,其政治、军事意义不言而喻。世代墨脱人期盼的“走出雪山”终于圆梦,墨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原孤岛,而是越来越多人能够到达的诗和远方,对于促进墨脱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意义重大!
2018年,墨脱正式宣告脱贫,2019年,墨脱公路进行正式通车后首次升级改造……曾经行路难的秘境墨脱,正以开放的新姿态迈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