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6号线被誉为“大长腿”,线路约 68.8km,共设车站 56座,北起望丛祠,南至兰家沟,贯穿主城南北主轴。开通后为全国一次性开通里程最长、站点最多的地铁线路,与1、2、3、5、7、8、9、18号线交叉,大大增加换乘的便捷性和可达性。
车辆采用A型车8辆编组,最高速度达80km/h,新增列车乘车率显示、单节车厢温度调节功能,提升乘坐舒适度;牵引供电系统采用世界领先的MITRAC模块化IGBT强迫风冷变流器,具备再生制动、防空转/防滑保护等。
![](/zixun/sitedata/resource/images/2020/20201207_1.jpg)
![](/zixun/sitedata/resource/images/2020/20201207_2.jpg)
自6号线一、二期车辆及牵引系统合同签订起,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成都地铁项目部在总监理工程师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 围绕质量控制、过程控制、合同管理、组织协调等方面开展监理工作。
在设计联络及审查期间,铁科院咨询公司详细审查车辆及牵引系统设计图纸、技术说明,讨论及明确系统技术规格书、设计方案、所有接口文件,并明确供货、安装、调试开通计划,对车辆超速与限速、制动距离、蓄电池牵引等方案提出合理建议,得到了业主的认可与肯定。
列车生产及PSI阶段,制定了监理规划、监造细则和岗位责任制,配备车体、转向架、车电、调试专业监造工程师,对车体制造、转向架制造、车辆总装配和调试过程质量进行旁站、巡视、平行检,对关键工序、重点难点工序编制工艺文件,参加关键部件的首检等,为6号线车辆高质量生产提供了保障。
![](/zixun/sitedata/resource/images/2020/20201207_3.jpg)
![](/zixun/sitedata/resource/images/2020/20201207_4.jpg)
![](/zixun/sitedata/resource/images/2020/20201207_5.jpg)
![](/zixun/sitedata/resource/images/2020/20201207_6.jpg)
进入调试阶段后,监理工作迎来巨大挑战。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工期压缩,三厂段需同步卸车、同步调试,卸车安全风险高,开箱检查、多方接口、调试工作确认项点多,各类技术整改方案待审核,型式试验不可控因素多、周期长,备品交付数量大、种类多等。面对困难,项目部监理人员不畏艰辛,夜以继日,先后完成了75列车的安全卸车、开箱检查、多方接口调试、实体验收、弓网受流和动力学等7项正线型式试验,跟进贯通道、空簧、REP等共计81项技术整改。通过业主、监理、供应商的共同努力,6号线车辆相继通过车辆预验收及竣工初验。
![](/zixun/sitedata/resource/images/2020/20201207_7.jpg)
![](/zixun/sitedata/resource/images/2020/20201207_8.jpg)
以PIDS系统广播报站、正线型式试验为例,为满足乘坐舒适度高、人性化的理念,动态地图显示器、LCD显示屏、端部LED屏、中英文广播等均需在空载期间确认。6号线单趟运营时长为142分钟,监理人员每次跟车至少需2趟,花费约6小时,对开门侧、站点中英文名称、出站口位置、预到站时间、广播报站等一一确认。站点多、时间长增加了确认难度, 8月至11月,正线跟进PIDS报站20余次,发现各类错误40余起,为解决PIDS系统显示与广播问题提供了有效保障。
首列车正线型式试验以分区段、分阶段的形式展开,为提高行车区间利用率与试验数据完整性,试验安排在夜间进行,并减少停车次数。因站点设施尚未建成,照明、网络、公共厕所均无法使用,监理人员服从调试负责人指挥,车内就餐,减少水分补充,详细记录试验进程,耗时13天共计146小时全程跟进牵引、制动性能,技术速度、旅行速度测试,电磁兼容,噪声,动力学等7项型式试验。
![](/zixun/sitedata/resource/images/2020/20201207_9.jpg)
![](/zixun/sitedata/resource/images/2020/20201207_10.jpg)
截止2020年11月下旬,项目部已完成成都地铁6号线一二期所有档案移交,全面履行了监理委托合同赋予的义务和责任,监理工作控制目标达到业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