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

发布时间:2016-05-12   阅读次数:2240  

[关闭]

“追风者”号的安全守护神
——铁科院信号核心装备助力长沙磁浮快线

近日,我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商业运营示范线—长沙磁浮快线正式投入运营。铁科院作为信号系统供应商,提出了信号系统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并如期交付成套产品,助力示范工程的安全运营。

2016年5月6日,一个注定要载入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史的日子。上午9点10分,伴随着一列红白相间的“追风者”号磁浮列车满载乘客平稳驶出车站,我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商业运营示范线-长沙磁浮快线正式开通载客试运营,这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中低速磁悬浮运营线。它的开通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四个掌握磁悬浮列车设计、研发、建造、运营全产业链条的国家之一。

长沙中低速磁浮工程起于高铁长沙南站东广场北侧,终于黄花机场航站楼,全长约18.55公里,全线初期设车站3座,分别为长沙火车南站、榔梨站和黄花机场站,预留车站2座,最高运营速度100公里/小时。从项目开工到载客试运营,仅用时24个月,创造了世界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奇迹。

与传统轨道交通项目类似,车辆和信号依然是中低速磁悬浮技术发展的两大技术难点和核心。凭借多年雄厚的科研综合实力,信号领域扎实的技术功底以及业界良好的口碑,铁科院成为长沙中低速磁浮工程信号核心系统供应商。

面对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信号控制系统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几乎没有以往的项目经验可循,照搬国外技术方案更无可能。我院项目团队迎难而上,充分发挥专业融合优势,立足自主创新,提出了满足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运营要求的信号系统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并如期交付了包括全部SIL(安全完整性)4级安全控制系统在内的成套信号核心装备:涵盖列车自动防护(ATP)、计算机联锁(CBI)、欧洲标准应答器、车地无线数据通信(DCS)、以及监测维护(CSM)等,同步为列车自动驾驶(ATO)系统升级做好了准备。这也是我院自主化MTC-I型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继获得广州轨道交通七号线一期和重庆轨道交通十号线工程项目之后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作为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制式,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轮轨关系,电磁环境也更为复杂多变,对信号系统提出了苛刻要求。为此,我院通号所组建了包括列车控制、车站联锁、无线通信、电磁兼容、加工生产等不同专业技术骨干的项目团队,迅速开展研究论证、技术攻关、测试验证工作。团队成员群策群力,协同创新,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测速定位、抗电磁干扰增强型应答器设计、多路径关节梁平移式道岔控制、车辆段道岔终端防护模式...,一个个中低速磁浮交通所特有的技术难题迎刃而解,为项目如期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中国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精彩亮相的“幕后英雄”,铁科院提供的信号核心系统装备时刻护卫着长沙中低速磁悬浮示范工程的运营安全,同时为铁科院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新技术领域占领技术高地,把握市场先机创造了机遇。未来,我院将继续秉承合作共赢,智道合一的理念信条,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只争朝夕的干劲,打造铁科精品工程,引领轨道科技,创造交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