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

发布时间:2016-11-14   阅读次数:3077  

[关闭]

铁科院助力郑州铁路局“大脑”更换成功

近日,郑州铁路局向我院发来两封贺电,对在郑州铁路局新建调度所工程项目中我院参与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向我院付出辛勤劳动、努力工作的通号所、电子所相关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贺电指出,在工期紧、干扰多、技术复杂、工艺要求高的极其困难条件下,我院参建人员严肃认真、忘我拼搏,恪尽职守地昼夜奋战,历经一年多的努力,克服困难、战胜难关,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搬迁实施推进计划,按时间节点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搬迁任务,实现了调度所搬迁总体目标,为郑州铁路局安全运输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此,郑州铁路局特向我院表示热烈的祝贺。

郑州铁路局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随着近年来铁路建设的大发展,未来将成为“米”字形铁路枢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调度所是铁路局管控线路的核心“大脑”,郑州铁路局新建调度所承载着郑州铁路局高铁、城际及普速铁路的行车调度指挥的重任,郑州铁路局新建调度所及系统搬迁工程是铁路总公司及郑州铁路局的重点工程,也是郑州局建局以来涉及专业和协作单位最多、影响范围最广、安全风险最高、工程最为复杂的工程。我院通号所和电子所分别承担了普速行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中心系统设备搬迁工程以及“三电”(通信、信息、信号)的建设和实施工作。

通号所作为郑州局调度指挥系统既有集成商,在项目立项之初就积极地为路局相关部门提供有关调度指挥中心的建设方案,为工程的顺利落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项目实施前期,通号所团队就建设方案与路局、设计单位等多个部门进行多次反复交流,确保建设方案的高可行性。

为确保项目如期高质量完成,通号所选派20多名技术骨干,在项目经理苗长俊的带领下,从硬件到软件、从网络架构到业务搬迁,逐项进行业务推进,项目组成员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历时一年多的努力工作,于2016年10月24日顺利地完成了普速行车指挥业务的拨接,为路局行车指挥迈向高度信息化、人工智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得到了路局和指挥部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此次施工工艺最大的亮点即郑州局信号设备机房为路内新建调度指挥中心机房中第一个采用“上走线”模式的机房,在节约能耗的基础上显著地提高了机房的温控效果,并保证了施工工艺的可用和美观。

郑州铁路局新建调度所工程是铁科院电子所第一个铁路系统调度楼搬迁工程,也是铁路总公司第二批同期批复建设中首例完成搬迁并投入运用的项目。电子所项目团队从2015年驻郑州开始,面向各个业务处室以及既有机房、既有系统组成情况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并组织人员到其他局调度所开展调研,充分了解业主需求。对内与电子所ASP技术部、机电部以及通号所充分沟通,对外与局内各处室、站段进行协调,多次召开技术沟通协调会,提出有效建议,制定合理的工期计划安排、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系统搬迁方案、设备招标采购计划以及设备技术规格等方案,推动整个工程项目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

在工期紧、技术复杂、工艺要求高的情况下,电子所项目团队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拼搏进取、昼夜奋战,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出色的完成了机房建设,各专业设备有序进场安装、调试,保障了郑徐客运专线的顺利联调联试。同时,项目组制定了严谨、切实、平稳的系统搬迁方案,确保调度所搬迁安全有序的进行。

项目建设过程中也有许多感人的瞬间。10月上旬,正处于项目的施工关键时期,通号所项目经理苗长俊父亲突发脑梗住院,身为儿子无法守在病床前尽孝,身为项目经理却又放心不下现场施工,也只能利用施工中短暂的间歇期向领导请假去医院照顾了父亲2天2夜,之后又匆忙返回自己的岗位继续工作;通号所任志强爱人临产,若非同事在聊天时知晓并劝其连夜赶回家,很可能就错过了第二天孩子出生的宝贵时刻,几天后,他重返工作一线,并一直坚守到施工结束才再次回家团聚,期间每天也只能通过视频与家人连线。正是源于这些铁科人的无私付出,才有了项目今天的成功。

一个任务的结束正是下一个任务的开始。这些辛勤而可爱的铁科人将再接再厉,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发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后续的工作中,为中国铁路和铁科院的发展贡献出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