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

发布时间:2018-08-02   阅读次数:5070  

[关闭]

危难之际显身手,铁科专家勇担当
——铁建所张玉芳研究员助力宝成铁路顺利抢通

7月28日17时,随着21010次货物列车“呜”的一声长鸣,中断行车16天的宝成铁路终于胜利抢通,全线恢复通车。7月以来,陕西省略阳县境内持续降雨,出现了30多年来的最大洪水。7月12日21时45分至13日11时,宝成铁路王家沱至乐素河区间山体发生连续崩塌,7.5万立方米塌体涌向铁路,宝成铁路中断行车。

灾情发生后,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统一指挥下,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立即启动防洪应急预案,快速组建集团公司调度中心抢险指挥组和水害现场抢险指挥部,组织1100余名抢险队员、60余台抢险机械奔赴现场,和时间赛跑,与水害抗争。

一侧是重峦叠嶂的秦岭山脉,另一侧是浊浪滚滚的嘉陵江水,自然环境十分艰险。穿越秦岭主峰的宝成铁路素有“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此次崩塌的山体基本都是辉长岩,不透水,强降雨后易形成鼓包,造成山体崩塌,加之抢险现场多次的频繁降雨又造成山体坡面反复坍塌、落石,发生了大型滑移式“V”型崩塌,坡面出现持续的蠕动变化,地质灾害极其严重。

为制定科学的抢险方案,西安局集团公司会同铁科院、铁一院、铁六院、中铁西北院等单位专家对地质进行勘察,制定自上而下以“削方减载”为主的应急抢险方案,通过清方、爆破、修便道、削方减载、喷浆、挂网等方式,加快清理塌体,对山体进行加固,防止再次塌方。

▲ 宝成线K227抢险组织分工图

抢险现场,设立抢险“指挥部”,建立“临时线路所”,组织车、机、工、电、辆等20余家单位,夜以继日、连续作战。

▲ 铁科院集团公司张玉芳研究员工作在宝成铁路抢险现场

面对灾害发生地点山体不稳定,抢险过程中不断发生垮塌落石,急需现场有处置经验的专家指导抢险工作。在铁路总公司的统一部署下,铁科院集团公司迅速响应,选派铁建所张玉芳研究员日夜兼程地赶赴现场。张玉芳研究员作为现场抢险指挥部技术专家组组长,和西安局集团公司的现场工作人员紧急会商,不顾险情实地勘测,搜集测量数据,马不停蹄制定方案,及时为成功完成抢险任务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撑。张玉芳研究员以过硬的专业素质,良好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现场同仁的一致称赞。西安局集团公司特发来感谢信,对张玉芳研究员为加快抢通线路做出的突出贡献提出表扬。

▲ 铁科院集团公司张玉芳研究员接受央视记者采访

抢险期间,共开行抢险列车621趟,先后进行10次爆破,累计削方减载12万余立方米,锚杆挂网喷浆2990平方米,修建抢险便道1.8公里,安设主被动防护网3.3万平方米。

为清理崩塌坡面危石,铁路部门成立“蜘蛛人”排险队,栓上安全绳,攀上陡峭的滑坡体,用铁锨、洋镐挖掉松动的石块;组织“担山人”每天背负70多斤的重物,将石灰、水泥等运往山上,确保物资供应及时;组织“喷浆人”利用喷浆机给大山外层喷上水泥,形成稳固外壳,保护坡面地质。

此外,百余名“摆渡人”“点灯人”“网山人”每天通过对讲机协调行动,不怕困难、昼夜鏖战,全力投入抢险。

在抢险同时,西安局集团公司千方百计挖掘西成高铁运能,通过迂回、加开、重联列车等方式加大入川运能,分流入川客流。

截至7月28日,西成高铁共加开动车组列车65列,重联图定动车组24列,确保了出入川旅客的顺利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