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发布时间:2019-03-29   阅读次数:5252  

[关闭]

铁科院集团公司6项成果
荣获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日前,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铁科院集团公司主持或参与的项目荣获6项奖励,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获奖级别 承担类别
城市轨道交通自主化全自动运行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 丁树奎,唐涛,韩志伟,郜春海,张艳兵,刘波,李剑,吉树新,王道敏,步兵,翟国锐,郭泽阔,肖衍,邓泽平,孟红芳 一等奖 参加
基于“车站大脑”的客运站系统及应用 史天运,沈海燕,吕晓军,廉文彬,康增建,姜利,李博,王小书,程清波,张春家 二等奖 主持
金属结构件完整性检测和安全评定关键技术及应用 张碧星,林俊明,齐共金,陈颖,王晓,黄凤英,唐军,宫俊杰,郭奇,伍颂 二等奖 参加
大跨度钢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设计参数和工程应用 刘晓光,曾志斌,陶晓燕,张鑫敏,秦大航,赵欣欣 三等奖 主持
基于“双中心双活”的铁路12306互联网售票系统研究与应用 朱建生,阎志远,张志强,杨立鹏,刘相坤,李雯 三等奖 主持
供暖用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的研发及应用 水春雨,王守国,洪蔚,阮志刚,金磊,薛强 三等奖 主持

一等奖

城市轨道交通自主化全自动运行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

该成果属于交通运输及安全领域。成果立足国内需求,瞄准全过程全天候列车自主运行、在途列车及乘客状态实时监控、全系统协同联动、系统装备高度稳定等核心难题,构建了适应我国城轨需求的FAO技术体系,攻克了列车无人驾驶、综合自动化调度管控、全系统生命周期RAMS保障等关键技术,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FAO成套装备并完成示范应用。成果研制出的成套设备,填补国家空白,使我国成为继法国、德国、日本之后又一掌握全自动运行系统全产业链的国家,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服务水平,加强北京市轨道交通产业优势地位,增强轨道交通装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制造业培育了竞争新优势,积蓄了发展新动能。

二等奖

基于“车站大脑”的客运站系统及应用

该成果属于铁路运输领域。成果通过客运站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实现了基础和业务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软硬件资源优化配置、基于客运大数据的精准服务、一体化指挥调度和智能决策。该成果获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论文45篇。成果已在634个客站应用,为中国高铁“走出去”和持续领跑世界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金属结构件完整性检测和安全评定关键技术及应用

该成果属于无损检测技术领域。成果研究建立了金属结构件的超声和电磁集成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并对不同行业中金属结构件的内部结构及性能进行检测和评价,判定被检对象所处质量状态和完整性等特征,对金属结构件的健康服役和安全运营起到技术保障作用。成果已推广应用于我国民航、航天、核能、电力、石化等领域的金属结构件的完整性检测和安全评定工作中,为复杂金属结构件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等奖

大跨度钢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设计参数和工程应用

该成果属于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成果针对钢桥面板的疲劳问题,全面系统研究了钢桥面板的受力特性和计算方法、设计参数、不同构造细节的疲劳性能及其加固方法、制造和安装工艺等技术难题。该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完成研究报告10余册,先后用于西堠门大桥、鹅公岩轨道专用桥、宜宾临港长江大桥、虎门二桥等近20座大跨度钢桥,能有效减小钢桥面板出现疲劳裂纹的概率,节省维修加固费用。

基于“双中心双活”的铁路12306互联网售票系统研究与应用

该成果属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领域。成果研发的系统对外满足旅客多样化的、人性化的服务需求,对内提高客运效率和效益、优化系统。应用了会话集中管理和Session双活方案等保障双中心用户会话维持以及数据一致性,解决了同一用户多点登录、分发异常重登录等问题。成果是铁路行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一个典型落地应用,极大地方便了旅客购票,有效地缓解了车站售票压力,提高了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是铁路客运服务模式的重大创新。

供暖采用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的研发及应用

该成果属于动力与电气工程领域。成果研发出可在高进水温度下高效制热的供暖用空气源CO2热泵,不仅能在超低环境温度下运行,并以暖气片作为供暖末端,解决了冬季超低温地区小型燃煤锅炉替代难题。该成果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已成功用于北方各铁路局沿线偏远工务工区,以及北京周边工厂景区等,性能稳定、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效益明显,填补了末端接暖气片用空气源热泵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