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20-11-06   阅读次数:4357  

[关闭]

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0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为促进学术交流,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内外开放,根据研究方向设置开放基金和课题,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工作者到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同时鼓励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与国内外同行联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充分发挥开放运行专项经费的作用,凝聚和培养科技人才。

一、实验室简介

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5月14日通过科技部批复建设,2012年11月20日通过科技部验收,主管部门为国铁集团,依托单位为铁科院集团有限公司。

重点实验室是为建立高速铁路轨道技术自主创新体系、提升行业科研水平、把握行业科技创新主导权而组建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建设目标是瞄准国际最先进的高速轨道技术,建立和完善我国高速铁路轨道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和研发环境,发挥应用基础理论、技术开发和实验研究等多重功能,全力开展高速轨道关键技术攻关,加速研究成果转化,使之成为高速铁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基地和高端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搭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轨道技术的综合研究实验平台。

重点实验室拥有轨道结构、桥梁结构、岩土及地下工程、工程材料、BIM及工程信息化5个试验分部,具备完善的科研实验条件。实验室现有装备628台(套),总价值约1.6亿元,全部对外开放使用,可进行轨道、桥梁、岩土及工程材料相关性能试验。近年来,重点实验室承担了省部级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近300项,在高速、重载铁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

重点实验室的试验能力、设备共享、开放课题研究内容等情况可实地考察或电话咨询。

二、开放课题主要资助的研究方向与内容

1. 重点课题2项

(1)研究方向1:基于多体动力学-离散元钢岔枕振动特性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分析钢岔枕和道砟支撑模型和两者动力学相互作用机理;2)研究列车荷载作用下道砟流化机理等;3)研究分析钢岔枕振动、荷载分布与阻尼传递规律;4)对钢岔枕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研究目标:在不增加钢枕造价情况下,优化设计方案能够降低钢岔枕振动20%以上,提高阻尼20%,增大钢枕弹性和与道床咬合力。

资助经费:不超过30万元。

考核指标: 发表EI论文2篇。

项目联系人:王猛 13691203151

(2)研究方向2:隧道锚喷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动态演化机理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1)围岩荷载效应与锚喷支护的作用机理;2)考虑锚喷支护时效性的隧道围岩变形及支护结构受力的演化规律研究;3)考虑锚喷支护时效性的隧道初期支护设计参数及支护时机优化;4)隧道锚喷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动态演化过程机理。

研究目标:明确锚喷支护构件及材料对控制围岩变形的作用机理,提出考虑锚喷支护时效性的隧道围岩变形及支护结构受力的演化规律。

资助经费:不超过40万元(其中自筹20万)。

考核指标:发表EI论文2篇。

项目联系人:马伟斌13910623822

2. 一般项目5项

(1)研究方向1:铁路桥梁工程接口技术可靠性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1)分析影响艰险山区铁路桥梁工程与其他工程技术接口管理的主要因素;2)确定艰险山区铁路桥梁工程与其他工程的主要技术接口;3)构建艰险山区铁路桥梁工程与其他工程技术接口管理体系。

研究目标:分析艰险山区铁路桥梁工程与其他工程的技术接口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艰险山区铁路桥梁工程与其他工程的主要技术接口和接口管理体系,形成艰险山区铁路技术接口管理评价体系。

资助经费:不超过30万元(其中自筹20万)。

考核指标:发表EI论文4篇。

项目联系人:许见超18601995085

(2)研究方向2:高地应力活动断裂带耦合作用隧道围岩变形机理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1)高地应力强卸荷作用下活动断裂带核心区、破碎区力学行为试验研究;2)基于连续-非连续耦合算法的高地应力活动断裂带隧道围岩变形模拟方法研究;3)高地应力强卸荷作用下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围岩变形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研究目标:揭示高地应力强卸荷条件下活动断裂带核心区、破碎区土石混合体变形破坏行为规律,构建相应的力学模型;发展能够合理表征活动断裂带挤压张拉、剪切滑移大变形特性的连续-非连续耦合方法模型,揭示高地应力强卸荷作用下穿越断裂带隧道围岩变形灾变机理。

资助经费:不超过20万元(其中自筹10万)。

考核指标:发表EI论文2篇。

项目联系人:郭小雄15810080310

(3)研究方向3:土质地层灌浆挤密规律及扩孔特征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1)土质地层挤密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2)不同地层土体挤密效果空间形态特征分析;3)灌浆参数对土质地层挤密扩孔规律分析;4)灌浆挤密临界深度研究。

研究目标:掌握不同土质挤密的影响因素及参数、挤密效果及其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挤密扩孔规律。

资助经费:不超过10万元。

考核指标:发表SCI/EI论文1篇

项目联系人:陈锋13699238214

(4)研究方向4:适应超高强预应力体系的锚固区参数化精细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梁端锚固D区劈裂力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2)研究复杂拉压杆模型的节点力平衡条件和拉压杆几何关系;3)考虑锚固端偏心距和倾角的锚固D区混凝土应力参数化分析;4)基于薄板劈裂试验的普通混凝土和超高性能混凝体锚固D区集中力扩散机制及裂缝演变规律。

研究目标:提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梁端锚固D区应力分析方法,确定锚固端偏心距和倾角参数化影响规律,试验掌握锚固D区集中力扩散机制及裂缝演变规律。

资助经费:不超过20万元(其中自筹10万)。

考核指标:发表EI论文2-3篇。

项目联系人:石龙13693005954

(5)研究方向5:高速铁路混凝土的疲劳损伤和寿命预测

主要研究内容:1)高铁混凝土微结构损伤的多尺度表征;2)复杂环境及列车动荷载耦合下混凝土的疲劳损伤机理;3)高铁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研究目标:提出高铁混凝土微结构损伤的多尺度表征方法,探明复杂环境及列车动荷载耦合下混凝土的疲劳损伤机理,建立高铁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资助经费:不超过10万元。

考核指标:发表SCI/EI论文3~4篇。

项目联系人:袁政成 18210717807

三、申请指南

1. 开放课题设“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各项目资助预算见各研究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高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或其它单位的研究人员均可申请。申请者作为课题主持人,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没有高级职称的申请者需要有两名高级职称的专家推荐。申请人的合作者必须为实验室固定人员(课题联系人)。

2. 主持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尚未结题的人员,不得作为主持人申请本年度开放课题。对申报人承担条件、课题申报流程和研究内容等有疑义的,与各申报课题联系人联系。

3. 开放课题的研究期限一般为1~2年,对实验周期较长或出现特殊情况的项目,经学术委员会批准可延长一年。具体申报要求请参考《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附件1)。

4. 申请采用网上下载中文申请书方式,申请者通过铁科院网站主页(http://www.caramengetahui.com)登录“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申报”下载开放课题申请书(附件2)。

5. 开放课题申请截止日为2020年11月20日(邮寄申请书以投递日邮戳为凭)。签字盖章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一式四份(附申请书电子版)统一提交到重点实验室管理部。

6. 重点实验室会将审核结果在微信号“carstjs”公布,并将通知申请方。通过最终审核的申请将由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立项执行。

四、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铁科院铁建所503室

邮政编码:100081

人:姜文超

话:010-51874398 13810715250

真:010-51849087

电子邮箱:13810715250@163.com

微信公众号:carstjs

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0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