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21-06-04   阅读次数:4750  

[关闭]

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为促进学术交流,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面向国内外开放,实验室根据研究方向设置开放基金和课题,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工作者到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同时鼓励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与国内外同行联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充分发挥开放运行专项经费的作用,凝聚和培养科技人才,实验室设立开放研究基金,资助国内外学者和科技工作者来实验室开展工作。

一、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于2008年5月14日通过科技部批复建设,2012年11月20日通过科技部验收,主管部门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依托单位为乐动平台官网。

实验室是为建立高速铁路轨道技术自主创新体系、提升行业科研水平、把握行业科技创新主导权而组建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建设目标是瞄准国际最先进的高速轨道技术,建立和完善我国高速铁路轨道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和研发环境,发挥应用基础理论、技术开发和实验研究等多重功能,全力开展高速轨道关键技术攻关,加速研究成果转化,使之成为高速铁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基地和高端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搭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轨道技术的综合研究实验平台。

实验室拥有轨道结构、桥梁结构、岩土及地下工程、工程材料、BIM及工程信息化5个试验单元,具备较为完善的科研实验条件。实验室现有建筑面积621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数770台/套,仪器设备原值16676万元。近年来,实验室围绕高速铁路线路工程变形控制与系统可靠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取得系列重大原创成果,承担各类在研课题近200项。实验室具体情况如试验功能、设备共享、开放课题研究内容等可实地考察或电话咨询。

二、开放课题主要资助的研究方向与内容

方向1:川藏铁路线路工程关键技术

(一)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建设韧性管理评价方法研究

界定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建设管理韧性内涵,分析组织韧性和制度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提出适应工程建设与科技创新的韧性管理机制,开展韧性评价。(拟资助经费不超过40万)

(二)波纹钢板消能金属阻尼器的受力机理及其桥梁应用研究

研究波纹钢板消能金属阻尼器的承载能力和塑性强化特性,预测阻尼器的弹塑性屈曲特性和延性变形能力理论,分析应用波纹钢板消能金属阻尼器的桥梁抗震响应,建立应用阻尼器的新型桥梁墩柱的性能化设计方法。(拟资助经费不超过40万)

(三)地震多发区和活动断裂带韧性隧道结构隔震层作用机制及性能研究

研究隧道结构隔震层减震性能及作用机制,研究高阻尼橡胶隔震层力学性能及功能要求,研究隔震层减隔震效果能量学机理及结构形式。(拟资助经费不超过40万)

(四)长大坡道及小半径曲线条件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稳定性控制参数研究

研究复杂线形条件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稳定性仿真分析模型,研究长大坡道条件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稳定性控制参数,研究小半径曲线条件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稳定性控制参数。(拟资助经费不超过20万)

方向2:更高速度铁路线路工程关键技术

(五)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车桥纵横向动力作用规律及荷载取值研究

研究基于车轨桥动力相互作用的轮轨纵向力传递计算方法及规律,研究高速铁路桥梁横向摇摆力及离心力折减系数随车型和车速的变化规律,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桥梁动态计算方法下制动附加力与传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研究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桥梁离心力、摇摆力设计取值及组合方法。(拟资助经费不超过25万)

(六)时速400公里动车组行车激励下振动能量传递机制及其对桥梁服役性能的影响研究

研究高速铁路桥梁顶板开裂条件下桥梁-轨道结构车致振动能量分析模型,研究高速行车激励下振动能量传递特性及其对桥梁动力性能和顶板裂缝发展的影响规律,实验测试与对比分析。(拟资助经费不超过25万)

(七)考虑复杂受力情况的高速铁路组合梁车桥系统动力特征研究

考虑温度变形和空间效应的高速铁路组合梁车桥动力响应分析,多因素作用下高速铁路钢混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受力特征分析,研究基于车桥动力响应分析的高速铁路钢混组合梁系统可靠度。(拟资助经费不超过20万)

(八)时速400公里以上高铁隧道微气压波特性及缓解机理研究

研究时速400公里以上高铁隧道内气动载荷特征和理论预测方法,研究时速400公里以上高铁隧道洞口微压波气动特性及缓解措施。(拟资助经费不超过20万)

(九)温度梯度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力学行为及车辆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

研究温度梯度对轨道板/道床板受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温度梯度对轨道板/道床板翘曲变形及轨道几何形位的影响规律,研究温度梯度对轨道动态刚度均匀性和车辆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拟资助经费不超过25万)

方向3:工务工程养护维修关键技术

(十)高铁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板上拱的稳定性理论模型研究

研究纵连式无砟轨道板上拱的垂向稳定性力学模型,研究轨道板上拱演化过程的失稳临界条件,分析钢轨温度力、宽窄接缝混凝土弹性模量、脱空范围等参数对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拟资助经费不超过40万)

(十一)喀斯特岩溶区铁路混凝土碳酸盐腐蚀破坏机制及性能提升技术研究

研究碳酸根离子与铁路混凝土中水泥水化产物反应机理和腐蚀破坏机制,研究铁路混凝土抗碳酸盐腐蚀性能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提出铁路混凝土抗碳酸盐腐蚀性能提升技术措施。(拟资助经费不超过40万)

(十二)铁路轨道几何状态三维精密测量技术研究

研究多传感器时空同步控制技术和无GNSS环境下移动激光扫描系统动态精密定位定姿技术,研究海量观测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研究基于海量激光点云数据的铁路轨道几何参数精密提取技术及相关算法。(拟资助经费不超过20万)

方向4:线路工程基础、前瞻技术

(十三)基于UHPC的装配式高铁桥墩-基础连接设计技术研究

研究纵筋在UHPC中的最小搭接长度,研究桥墩整体抗震性能和破坏模式,研究骨架曲线和抗震计算模型,提出新型连接中纵筋搭接长度计算公式和连接整体设计方法。(拟资助经费不超过40万)

(十四)高铁路基压实中路基动力学特征及理论解研究

研究振动压路机强振、弱振作用下振动波在路基填料中的传播规律,建立振动波幅值沿着水平、竖向的强度衰减模型和振动轮-分层填料数学模型,研究推导压路机作用下路基不同深度处动力学加速度、速度及位移的动力响应理论解。(拟资助经费不超过25万)

(十五)考虑多向受力的桥梁高性能钢防断计算方法研究

调研分析高性能钢防断评价标准,研究防断驱动力计算模型,研究防断选材评价方法。(拟资助经费不超过15万)

(十六)城市轨道交通有砟无砟减振降噪机理差异研究

研究基于振声耦合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结构振动噪声联合分析模型,分析行车条件下有砟轨道、无砟轨道振声产生机理及分布特性,研究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在时-空-频域振声特性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适用于不同减振降噪等级的有砟及无砟轨道结构选型及优化建议。(拟资助经费不超过20万)

(十七)铁路隧道围岩典型裂隙形态特征及结构水压研究

统计分析铁路隧道围岩储水裂隙分布形态特征,研究围岩典型裂隙形态与隧道涌水量关系,研究围岩裂隙形态与结构水压力的关系。(拟资助经费不超过20万)

(十八)3万吨重载列车轮轨受力特性分析

分析3万吨重载列车纵向冲动特性,研究极端运行条件下3万吨重载列车轮轨安全性,分析线路薄弱区段3万吨重载列车轮轨受力特性。(拟资助经费不超过20万)

(十九)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智能建造理论研究

研究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智能建造理论框架,构建智能建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智能化发展背景下的铁路工程建设管理核心模型与方法。(拟资助经费不超过15万)

(二十)铁路混凝土裂缝用微生物智能修复材料关键制备技术及作用机理研究

研究铁路混凝土裂缝用微生物的培育及生长繁殖规律,研究智能修复材料的制备及矿化机理,研究智能修复材料的修复效果及修复机制,研究智能修复材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拟资助经费不超过50万)

三、申请指南

1、各项目资助预算见各研究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高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或其它单位的研究人员均可申请。申请者作为课题主持人,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没有高级职称的申请者需要有两名高级职称的专家推荐。申请人的合作者必须为实验室固定人员(课题联系人)。

2、主持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尚未结题的人员,不得作为主持人申请本年度开放课题。对申报人承担条件、课题申报流程和研究内容等有疑义的,与各申报课题联系人联系。

3、开放课题的研究期限一般为1~2年,对实验周期较长或出现特殊情况的项目,经学术委员会批准可延长一年。具体申报要求请参考《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实施细则(试行)》(附件1)。

4、申请采用网上下载中文申请书方式,申请者通过铁科院网站主页(http://www.caramengetahui.com)通知公告,下载“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报书”(附件2)和“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任务书”(附件3)。

5、开放课题申请截止日为2021年6月25日(邮寄申请书以投递日邮戳为凭)。签字盖章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一式四份(附申请书电子版)统一提交到重点实验室管理部。

6、重点实验室会将审核结果在微信号“carstjs”公布,并将通知申请方。通过最终审核的申请将由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立项执行。

四、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铁科院铁建所S503室

邮政编码:100081

人:刘勇

话:010-51849132

电子邮箱:13911067846@139.com

微信公众号:carstjs

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