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发布时间:2022-03-17   阅读次数:2135  

[关闭]

4位铁科人荣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铁道科学技术奖

在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成立30周年之际,“茅以升科学技术奖”系列奖项揭晓。铁科院集团公司4位科研工作者荣获第十五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铁道科学技术奖”,至此铁科院集团公司共有59位科研工作者荣获该项殊荣。

马伟斌

铁建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高速铁路隧道气动效应、结构防排水、智能化检测监测、结构缺陷与病害诊治、高性能支护体系、预制装配式衬砌、防灾疏散救援等方面研究。主持完成了国铁集团与铁科院集团公司重大重点科研项目40余项,合作著书6部,发表论文50余篇,国家专利100余项,国家、行业、企业标准20余部。获中国铁道学会等科技进步奖20余项,第21届中国专利银奖、优秀奖各1项。

目前依托川藏铁路和CR450科技创新,带领团队致力于更高海拔和更高速度铁路隧道设计和施工关键技术科技攻关,为高原铁路建设和隧道科技创新发展贡献铁科智慧。

王明哲

电子所研究员、副所长

围绕京张高铁、京雄城际铁路智能化运营工作,设计了以旅客服务与生产管控平台为基础的智能客站整体解决方案,应用成效显著;围绕铁路12306平台建设,开展了大量技术攻关和优化设计工作,为系统稳定运行作出了突出贡献;围绕网络信息资源经营工作,设计了互联网广告、12306网约车等多种互联网增值产品,为铁路参与互联网经济运行实现了重大突破。

目前正带领团队,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铁路客运服务、调度指挥和站车商业经营等业务创新发展,为铁路网与互联网融合创新、促进铁路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刘伟志

机辆所研究员、纵横机电副总工程师

长期从事轨道交通牵引、辅助系统研究与开发工作,制定CR400系列中国标准动车组总体技术条件及辅助供电系统标准,建立了整车牵引系统半实物仿真平台、牵引控制软件图形化开发平台、牵引传动系统地面联调试验台等多个开发设计验证平台,带领团队掌握了牵引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自主研制的牵引辅助变流器,目前已经批量装车超过490列。

着眼未来,正和团队一道积极推进更高速度、更高效节能、可适应特殊运用环境条件的动车组牵引辅助变流器研制,从新器件、新材料、新结构等多个方面取得突破,为下一代高速动车组关键装备的研制奠定技术基础。

程剑锋

通号所研究员、副所长

长期从事复杂列控系统的建模与开发、列控系统仿真测试技术研究、列控车载设备智能运维系统研发及应用等工作,创造性地攻克列控系统相关核心技术。完成自主化C3列控车载设备、C3+ATO车载设备研制以及工程化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下一代列控系统研发,打破国外公司对高铁列控核心技术的垄断,提升了我国高铁运行安全保障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带领C3列控车载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团队,积极推动符合ETCS标准的列控系统关键设备研发及认证,完成ETCS车载设备样机研制,通过测试并取得了TSI认证证书,为中国铁路“走出去”做好技术储备。

“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是由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设立、国家科技部奖励办批准的社会科技奖励项目。“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铁道科学技术奖”作为奖项之一,是为在铁道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和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研工作者设立。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届,每届获奖人数不超过20名,获奖者均在铁道应用基础理论、重大科技攻关、新技术发明创造或软科学研究中取得重要研究成果。20年来,共奖励215名优秀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