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9 阅读次数:881
护航“中国速度”驰骋千岛之国
4月的北京阳光和煦,而此时的印尼德卡鲁尔正经受骤雨侵袭,一辆醒目的黄色列车穿越蒙蒙雨雾驶向远方。这是采用中国标准,为雅万高铁量身定制的高速铁路综合检测列车,正在执行检测任务,为雅万高铁安全运营,“中国速度”驰骋海外保驾护航。
自2023年10月17日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至今,这辆印尼版黄医生累计执行检测任务47次,累计检测里程13300余公里。与它同行的铁科院雅万高速综合检测团队,也已在这片“千岛之国”坚守了180余天。
硬核的“中国制造”
2024年4月17日,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满半年,动车组列车(含综合检测列车)安全运行超126万公里。这背后有着驻守印尼、筑梦海外的铁科雅万高铁运营检测团队并肩携手、团结协作的辛勤汗水。
他们使用的印尼版“黄医生”,以时速350公里CR400AF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技术平台为基础,是铁科人通过十多年积累的联调联试以及日常巡检的成功运用经验,采用国内先进成熟可靠的检测系统技术方案,根据印尼气候环境、地理环境、线路条件、人文特征等方面进行适应性分析,按照检测需求进行平面布局调整和检测接口设计。其中,铁科人自主开发的全国产化“轮轨力动力学检测系统”和“接触式接触网检测系统”首次应用于雅万高铁综合检测列车。
他们检测护航的雅万高铁,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对接、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旗舰项目,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的“第一单”。
异国他乡的守护
用心守护,擦亮“金字招牌”,对于铁科雅万高铁运营检测团队来说,是重要责任,也是光荣使命。
这是一支朝气蓬勃的年轻团队,平均年龄29岁。最小的印尼籍员工STEPHEN刚过24岁生日,他还有个鸿鹄之志的中文名字——颜伟鸿。
印尼天气湿热,团队中来自国内的7人多为北方人,湿疹“傍”身,即使就诊拿药,也总是有些反复。语言不通、水土不服、饮食不适、思乡之情……种种的“难处”并没有阻挡住他们执行任务的坚定步伐,龙年新春的第一天他们仍坚持检测作业不停歇。
铁科院印尼代表处总代表、雅万高速综合检测系统运维项目经理戴华明,常驻时间长达6年。他和团队参与见证了雅万高铁综合检测列车运抵印尼、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首次亮相、联调联试最高检测时速385公里等一系列重要时刻。
期间,因印尼方面没有高速综合检测车运用维护经验,检测团队耐心细致地介绍着世界高速铁路发达国家综合检测车运用方面的通行做法,特别是中国高铁的运用经验。通过大量的技术交流与沟通,印尼方面逐渐认识到综合检测车在指导高速铁路线路维修养护中的重要作用,接受了中方制定的运营检测方案。
播撒创新种子
“我很荣幸能够加入检测团队,学习到中国最先进的高速铁路检测技术,我的中国老师非常厉害,他的敬业精神令我印象深刻,对我也很有耐心。我会努力学习接触网检测技术,服务好雅万高铁,努力做中印尼友谊的桥梁。” Fauzi Handy 是铁科雅万高铁运营检测团队聘请的3名印尼当地员工之一,每次问及工作感受,他总是这样骄傲和感恩。
自雅万高铁拓土动工之日起,中国铁路技术专家就在当地做好人才培训,着力在运营、维护、检修各环节为印尼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这次,铁科雅万高铁运营检测团队对3名印尼员工采用“师带徒”的方式进行教学。为加快他们的成长,检测团队的“师父们”,精心设计教学大纲,通过理论学习、现场实操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手把手指导,同时重视问题导向,对现场存在的不足常常加以分析总结,通过“授人以渔”的形式做好当地员工的培养。
中国师父的倾囊相授,让印尼徒弟愈加暖心,工作迅速上手。印尼徒弟,让中国师父们有了更多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这片土地的信心和决心。因雅万高铁,他们结缘,即是师徒也是朋友,中印尼深厚友谊就此结下。
铁科雅万高铁运营检测团队将继续沉下心、铆足劲儿,始终把安全守护放在首位,全力做好基础设施检测相关工作,将中国高铁这张名片擦得越来越亮,以科技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