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1 阅读次数:1072
重磅!铁科院集团公司多项科技成果获奖
3月22日,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2023年度科学技术奖表彰大会”上,铁科院集团公司多个项目获奖,展现了推动铁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丰硕成果。
“地震作用下高速列车-轨道-桥梁系统韧性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运营高速铁路线路平顺性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2个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高铁隧道衬砌缺陷气动安全性影响研究及应用”等8个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运营铁路隧道衬砌智能化综合检测装备开发及应用”等6个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铁路企业数字化培训管理多主体协同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荣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谢永江荣获科技英才人物奖,魏少伟荣获科技创新青年奖。
高铁隧道衬砌缺陷
气动安全性影响研究及应用
该项目对高铁隧道衬砌缺陷气动安全性影响规律及工程解决方案做了系统研究与实践,揭示了不同速度等级下含缺陷隧道内气动荷载时空分布特征和经时效应规律,建立了衬砌结构“缺陷→病征→病害→致灾”全过程的致灾机制,形成了缺陷“标定—识别—分析—预测—评估”技术体系,构建了典型缺陷及病害的综合整治技术体系,为运营高速铁路隧道管养维护及新建高速铁路隧道克缺提供了技术支撑。
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及软著12项,应用证明11项,编制行业标准2项,企业标准2项,发表论文43篇,其中SCI/EI收录15篇,出版专著2部。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隧道衬砌缺陷结构气动荷载与疲劳计算方法和隧道状态评测方法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成果已成功应用于150余座铁路隧道评价与工程整治。
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的
低振动装配式无砟轨道关键技术及应用
该项目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发明了适用于一般地段和不同减振需求的装配式无砟轨道结构新体系——双孔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系统,研发了高横向稳定性的扣件与耐久性好、阻尼温域宽、刚度可调的减振垫;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无砟轨道关键参数设计新方法,揭示了典型病害产生机制,形成了关键参数多目标优化取值方法;创新了低振动装配式无砟轨道建造新技术,攻克了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长期保持和稳定性提升技术,研发了自适应运输、轨道板精调、移动搅拌等装备。
形成国家及行业标准5项、发明专利12项、高水平论文38篇。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北京、广州、深圳等10余城市,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普及城市最广、应用里程最长、在建线路最多的板式轨道。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防温胀加固
设计方法、关键材料及应用技术
该项目围绕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温胀变形预防与整治需求开展针对性攻关,揭示了不同环境条件和层间损伤状态下无砟轨道的温度、应力场时空分布及其形变规律,提出了无砟轨道温胀上拱机理;提出了温胀上拱控制措施,设计了不同工况下无砟轨道植筋加固方案;将多尺度协同增韧机制引入环氧树脂体系,研制出常温快固、强韧耐久的高性能结构胶,产品性能国际领先;开发出适用于高铁“天窗点”植筋作业的工艺工装,保证了加固施工效率及质量。
形成无砟轨道防温胀加固技术创新成果,授权发明专利11项,发表论文28篇,出版著作1部。目前,成果规模应用于京沪、沪昆、郑西等高铁无砟轨道加固项目,为保障高铁安全达速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向全自动运行的城市轨道
交通站-车通信系统智能化关键技术
该项目以有效解决针对城轨通信系统设备分散、信息资源交互效率低、业务协同不足等问题为目标,梳理全自动运行下18个正常场景、15个非正常场景、8个应急场景下的精准安全保障与乘客服务需求,首次提出面向全自动运行模式下通信系统场景化的跨系统、多层级、多专业检测的多源动态监测信息融合处理框架,取得了通信系统高可靠保障与资源配置技术、车站智能移动通讯技术、基于边缘智能的专业通信设备计算技术、“技防-物防-人防”一体化的智能通信运控平台等一系列创新成果。
目前,以本项目成果为依托,已经应用于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武汉等多个城市。
铁科院集团公司获奖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 项目 | 主持/参加 |
---|---|---|
地震作用下高速列车-轨道-桥梁系统韧性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 | 特等奖 | 参加 |
运营高速铁路线路平顺性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 特等奖 | 参加 |
高铁隧道衬砌缺陷气动安全性影响研究及应用 | 一等奖 | 主持 |
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的低振动装配式无砟轨道关键技术及应用 | 一等奖 | 主持 |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防温胀加固设计方法、关键材料及应用技术 | 一等奖 | 主持 |
面向全自动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站-车通信系统智能化关键技术 | 一等奖 | 主持 |
大跨度高速铁路钢箱混合梁交叉索斜拉桥建造关键技术 | 一等奖 | 参加 |
高速铁路桥梁装配式一体化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应用 | 一等奖 | 参加 |
高速铁路轨道动静态不平顺数据融合及高效精调关键技术 | 一等奖 | 参加 |
我国内陆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一等奖 | 参加 |
运营铁路隧道衬砌智能化综合检测装备开发及应用 | 二等奖 | 主持 |
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关键技术与应用 | 二等奖 | 主持 |
“一带一路”铁路工程钢轨焊接装备集成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二等奖 | 主持 |
网络视域下高速铁路运输供给与需求精准适配关键技术及应用 | 二等奖 | 主持 |
面向我国西部地域特色的旅游列车产品创新及智慧经营关键技术研究 | 二等奖 | 主持 |
高原高寒铁路轨道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 | 二等奖 | 参加 |
铁路企业数字化培训管理多主体协同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三等奖 | 主持 |
科技英才人物奖
谢永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铁集团专业领军人物,铁科院集团公司首席研究员,铁建所工程材料事业部主任、党支部书记,“火车头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带领团队长期奋战在铁路建设和运维一线,持续攻关混凝土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及长期耐久性,为我国铁路工程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80余件,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主/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30余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环保奖等奖项,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成就奖、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劳动奖章等荣誉。
科技创新青年奖
魏少伟,研究员,国铁集团专业拔尖人才,铁科院集团公司铁建所无人机遥感事业部副主任,长期从事铁路路基边坡灾害防治及高铁工务设备智能运维研发与工程应用工作。开展路基智能填筑技术体系构建,主持研发边坡装配式防护结构,建立边坡生态防护系列技术,在京雄、川藏、郑太等多条重要线路成功应用。研发多项边坡快速高效加固新技术,并承担雅万高铁边坡咨询工作,解决现场 “疑难杂症”。主持基于无人机基础设施检查评估技术,开展高铁严苛作业环境与严格变形控制要求下路基注浆、冻胀填料置换等多项特种维护技术的科技攻关,成功应用于徐兰高铁、京沈高铁、兰新客专等100余项整治工程。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课题项目30余项,主、参编铁路标准10项,授权发明专利45项。获省部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