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发布时间:2024-03-05   阅读次数:2850  

[关闭]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周镜传》
暨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研讨会隆重举办

阳春三月,万物欣荣。铁科文化宫内,图书《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周镜传》码放整齐,“人生如镜——周镜院士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展气势磅礴,报告厅内更是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在3月1日铁科院建院74周年之际,铁科院集团公司隆重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周镜传》暨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研讨会,凝聚起勇担引领支撑铁路科技创新职责使命,推进铁路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奋进力量。

中国铁路路基土木技术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周镜,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院士,国铁集团总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长叶阳升,铁科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蒋辉出席并讲话。铁科院集团公司党委在京领导班子,铁科院科研技术骨干,以及人民出版社编辑、图书作者、路内外媒体记者参加研讨会。

致辞更是致敬

建院74年来,铁科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铁路建设运输主战场为使命担当,全过程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铁路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成果丰厚,大师辈出,以茅以升、卢肇钧、程庆国、周镜、冯叔瑜等院士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长期在铁科院工作,为中国铁路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铁科院集团公司党委统筹谋划,系统推进,积极开展院士学术思想专题研究,与人民出版社开展院士传记图书出版合作,《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周镜传》就是其中的首部作品。

研讨会上,何华武在致辞中热烈祝贺《周镜传》的出版并表示,周院士是一位可亲可爱的科技老前辈、可敬可佩的学术大师、可学可鉴的科学家楷模,要学习和传承周院士的学术思想和人格风范,让科学家精神在铁路发扬光大。叶阳升在致辞中回顾了在周院士身边工作和学习的点点滴滴,他表示,周院士是中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专业奠基人,我们要以周院士为榜样,为实现铁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铁路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蒋辉代表铁科院集团公司向周镜院士致以崇高敬意。他指出,周院士当年放弃国外优越环境,毅然回国投身铁路科研事业,潜心科研、矢志报国,形成了大量珍贵的学术成果和精神财富,树立起老一辈铁路科学家的崇高风范。全体干部职工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奋斗,共同谱写铁路科技领先领跑、自立自强的壮丽凯歌,为铁路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火车头”注入更加强劲的科技动力。

图书作者代表李志强、人民出版社编辑代表杨瑞勇分享了图书编著和出版过程,他们表示,这不仅是一次图书的创作历程,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是收藏更是镌刻

光而不耀,静水深流,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百岁高龄的周镜院士精神矍铄、思维清晰,他从容地走向演讲台,面向在场观众发表了20分钟之久的讲话。回顾往昔参与新中国铁路建设历程,骄傲今天高速铁路的伟大成就,关心和专注未来铁路技术发展,周院士字字句句充满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彰显出百岁人生智慧。沙漠、黄土、路基……随着一个个名词走进一个个故事,仿佛岁月从不曾老去,还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怀揣赤子之心,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从1950年回国进入铁科院工作,到2018年退休,再到现在仍旧关心关注铁路科技事业,周镜和中国铁路,铁科院结下一生缘一世情,这一切都浓缩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周镜传》中,研讨会为此特别设置了馆藏收录仪式。

在会场全体人员的共同见证下,两套周院士亲笔签名的图书,经由他本人亲手递交给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铁科院院史馆、铁路行业最大的专业图书馆和科技文献中心——铁科院图书馆,作为永久收藏。不仅是珍贵传记的馆藏收录,更是以周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铁路科学家的大师风范、以毕生科研实践所展现的科学家精神,在铁科院的永久镌刻和传承。

在传承和弘扬中接续奋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弘扬伟大科学家精神,传承铁路红色基因,更需要新一代铁路科研工作者的砥砺前行和奋勇担当。

在研讨会的交流环节,最美铁路人、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和全国创新争先团队代表张波围绕复兴号自主创新,国家卓越工程师、九三学社铁科院支社主委、铁科院首席研究员李平围绕智能高铁技术突破,国家领军人才、2022年科学探索奖获得者蔡德钩围绕岩土工程技术,国家领军人才、2021年科学探索奖及2023年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杰出工程师奖获得者李化建围绕铁路工程材料高耐久关键技术,2023年中国科协十大科学问题之一的提出者代表、铁科院集团公司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闫子权围绕青年职工传承科学家精神,分别发言,表达要以周镜院士等前辈为榜样,团结奋进,砥砺前行,为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竭智尽力的坚强决心。

东风浩荡满目新,策马扬鞭新征程。研讨会已经圆满闭幕,科学家精神永存,让我们以周镜院士等老一辈铁路科技工作者为楷模,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高昂士气,奋力推动铁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铁路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火车头”贡献铁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