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

发布时间:2024-09-12   阅读次数:919  

[关闭]

弘扬科学家精神丨周镜院士百岁寿辰座谈会在铁科院召开

人生如镜,百岁正好。9月7日,在我国岩土工程学科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周镜迎来百岁寿辰之际,铁科院集团公司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等单位精心策划组织,隆重召开周镜院士百岁寿辰座谈会,向周院士致以崇高敬意和美好祝福,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凝聚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智慧力量。

中国工程院卢春房院士、何华武院士、龚晓南院士、杜彦良院士、陈湘生院士、张建民院士、刘汉龙院士,中国科学院陈云敏院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李吉勤,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理事长王同军,乐动平台官网党委书记、董事长蒋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国铁集团相关部门、铁科院集团公司、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负责同志及专家参加活动。

会上,周镜院士进行了长达20分钟的演讲。首先,他深情回顾了1950年毅然回国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初心,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他深刻感到“如果国家不强盛,在海外的华人就永远是二等公民”。怀着拳拳报国之心,周镜院士乘坐威尔逊号轮船,踏上了归国之路。

随后周镜院士讲到,面对旧中国留下的支离破碎、装备落后的铁路,他坚定选择了铁路建设事业,加入刚成立的铁科院并一头扎进铁路岩土工程科研工作,在茅以升老院长的支持和带领下,参与组建了中国铁路第一个土工实验室。

谈及与土力学的缘分,他表示,之所以在当时我国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条件下,能够建立和发展岩土工程学科专业,得益于铁科院与相关高校、科研单位的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并依托“土力学会”的建设,把各方面科技力量有机组织起来。

总结70多年的科研工作经历,周镜院士提出,任何科学理论、科研方法都要与实践紧密结合,不能生搬硬套,要因地制宜,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要永葆批判精神,敢于创新创造,以集体智慧推动科技进步、服务行业发展。

百岁高龄的周镜院士,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声音洪亮,江南乡音亲切又质朴,于深情处不掩赤子情怀,于高昂处仍是激情澎湃,彰显百岁人生智慧,充满了鼓励、期望和鞭策,为广大铁路科研工作者上了宝贵一课。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长、国铁集团总工程师叶阳升主持座谈会,并宣读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致周镜先生百岁寿辰的贺信。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李吉勤,铁科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蒋辉,高速铁路轨道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继军先后致辞。大家一致认为,周镜院士在土的基本性质、路基稳定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为攻克贵昆铁路、成昆铁路、宝成铁路等重大工程建造技术难题做出了突出贡献;周院士真挚浓厚的家国情怀、科学严谨的学术底蕴、奖掖后学的大师风范、从容儒雅的气度格局,令人敬佩和感动。大家一致表示,要秉承开放共享共赢理念,加强行业各相关方面的交流合作,深化岩土工程等各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工程化应用,持续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会还收到了来自东北大学、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基基础研究所等单位的贺信。

近年来,铁科院集团公司党委积极引领全体干部职工以周镜院士等老一辈铁科专家为榜样,策划开展口述历史访谈、出版发布《周镜传》、举办科学家精神展等,将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聚力鏖战、开拓奋进,汇聚推动铁科院高质量发展和铁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大合力,为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火车头”不断注入科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