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2-02 阅读次数:4722
铁建所举办第二届铁路工程材料青年科技论坛
为促进铁路工程材料技术的发展,激发青年科技人员对铁路工程材料科研工作的热情。近日,铁建所举办了第二届“铁路工程材料青年科技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孙伟教授,京沪公司总工程师赵国堂研究员,土工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加平教授,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导李克非副教授以及四川大学博导汪映寒教授受邀参加论坛并作大会主题报告。铁建所所长叶阳升、所党委书记刘晓光出席论坛并致辞。他们肯定了铁路工程材料青年科技论坛的重要意义——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实践“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论坛分为前沿论坛、青年论坛和英语论坛三部分。前沿论坛中,孙伟院士作了发展现代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是提高工程耐久性与服役寿命之本的专题报告。孙院士鼓励青年铁路科技工作者将社会责任与科研创新融为一体,强调延长基础工程的服役寿命是实践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赵国堂总工程师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从乘坐舒适性、可维修性与技术经济性等方面指出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技术选择的依据,从温度力、水等作用因素揭示了无砟轨道破坏的机制,提出了我国高速铁路轨道技术需要攻克的技术关键以及未来轨道的发展方向。刘加平教授从纤维增韧抗裂、聚合物增韧抗裂和原位增韧抗裂等方面阐述了减少混凝土开裂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途径,揭示了混凝土开裂的机制。李克非教授结合港珠澳大桥工程,介绍了混凝土孔隙(裂隙)材料中物质传输机理及其表征技术,提出了介质传输性能取决于混凝土微结构,而混凝土微结构决定了结构的耐久性的主要学术观点。
青年论坛中,工程材料事业部青年科技工作者结合自身课题和所从事的工作,从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自密实混凝土、无砟轨道嵌缝材料以及混凝土养护剂等领域分别作了精彩报告。英语论坛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就自养护道床板混凝土技术、水泥乳化沥青稳泡与孔结构、蒸养制度对无砟轨道混凝土性能影响、无砟轨道修补技术、无砟轨道混凝土电阻特性以及新拌混凝土与硬化混凝土气泡参数等方向作了英文报告。与会者踊跃发言,积极提问,并就铁路工程材料的技术难题、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前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