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成就梦想。他们心怀“国之大者”,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用汗水浇灌劳动果实,以实干成就心中梦想,在高水平铁路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上,留下了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坚实足迹,折射出铁路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的坚定志向和精神品格。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追寻奋斗者的脚步,聆听奋斗者的声音,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镌刻于心,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全国工人先锋号
运经所行车指挥和客运组织研究室
运筹帷幄,服务人民群众出行更美好。围绕高速铁路动态仿真、高速铁路运行试验、线路通过能力计算、列车运行图智能化编制等领域,开展高速铁路运输组织优化研究工作。
创新列车动态仿真评估技术手段,为大型客运站辅助设计、优化设计、完善设计提供仿真技术支撑,实现站场规模优化、道岔组数缩减,节省大量工程投资。优化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提出提高咽喉速度、提前办理发车进路、优化股道运用等缩短列车追踪间隔的措施,提升京沪高铁线路通过能力。提出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运输组织模式和开行方案,优化高速铁路天窗设置模式,为国铁集团创新高速铁路客运产品和开行夕发朝至列车提供决策支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运用分布式对等网络、多线程并行处理等新兴计算机技术,成功研发和应用基于云平台微服务架构的新一代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满足全路联网编图的需要。经国铁集团批准组建中国铁路列车运行图技术中心,负责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优化完善、列车运行图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列车运行图日常分析和评价,为铁路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贡献力量。
北京市工人先锋号
基础所检测试验部
纵横万里,把好铁路安全运营第一关。承担我国铁路既有线路日常运营检测、新建线路联调联试工作,利用14列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每月对我国高速铁路进行2~3次全覆盖综合检测,全年执行综合检测200万公里以上。
疫情防控有力有序,三年疫情期间,坚持开展日常运营检测、联调联试工作,平稳高效完成检测任务,做到了“零感染”。重点任务保障有责有效,在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中勇担职责使命,努力提升检测服务能力和质量,高质量完成京张高铁、京雄城际联调联试,以及京沪高铁和京广高铁提质达标工程等重点专项任务,为保障北京冬奥会运输服务提供坚实支撑。服务“一带一路”有声有色,斗志昂扬,信念如磐,圆满完成蒙巴萨至内罗毕、亚吉铁路、中老昆万铁路动态验收联调联试等海外项目,高质量完成雅万高铁各项先期准备工作,向世界积极展示中国铁路科技创新成果和技术服务形象。
火车头奖杯
铁科院集团公司海外中心
跨越山海,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铁科院集团公司海外中心于2018年9月成立,坚决贯彻国铁集团和集团公司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铁科院综合技术优势,为服务铁路“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提供科技支撑。
2022年,海外中心克服境外疫情、环境急剧变化、工期延后等困难,全力做好技术服务,带动相关产业实现海外市场拓展。奋战雅万高铁,针对实际运营环境,量身定制综合检测系统,组建检测团队在G20峰会期间成功向世界展示中国先进检测技术,圆满完成展示任务。建功中老铁路,铁科院老挝代表处继续发挥境外平台作用,大力推进中老铁路客货运信息化建设,积极参与中老铁路国际物流通道建设,不断开拓老挝当地市场。推进匈塞铁路,牵头集团公司所属单位积极开展欧盟认证和本地化认证,取得信号核心产品的欧盟及匈牙利准入资格,完成匈牙利分公司注册,更好地服务匈塞铁路及深耕当地市场,实现海外业务新的突破。
首都劳动奖章
铁建所 何国华
何国华,中共党员,铁建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养路机械、轨道测量、特种施工与检测装备的研究、设计和技术标准编制工作。先后主持及参与国铁集团、院基金等科研项目30多项。
主持研发聚氨酯固化道床施工装备,攻克快速浇注难题,提出聚氨酯固化道床烘干快速施工工艺,填补国内聚氨酯固化道床快速施工装备的空白;参与组织建成我国首条聚氨酯固化道床标准工程线路——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实现了大跨度桥梁铺设聚氨酯固化道床的世界性突破。主持研发适用于隧道、桥梁狭小挖掘宽度的清筛车,创建隧道机械化清筛施工模型,首次实现难度较大的单线铁路隧道机械化清筛作业,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参与主持建立我国养路机械技术标准体系,编制技术标准30多项,并担任ISO国际标准“大型养路机械”工作组(TC269/SC1 WG04)召集人。围绕铁路装备前沿,专注于应用现场急需,设计开发了大机空调机、激光准直系统等10余种产品,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金化所 王涛
王涛,中共党员,金化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水泥基特种材料、材料腐蚀与防护、桥隧防水材料等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铁集团、铁科院等课题14项,承担在研科技部课题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35项;主持和参编国家铁路局和国铁集团标准8项。
带领团队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CRTSⅠ型CA砂浆有害孔结构形成机理及其可控制备”,攻克绿色环保条件下的乳化沥青配比与复配技术难题,实现其可控制备,相关技术在沪宁、哈大、哈齐、宁安等高铁中应用里程超过1500km。首创提出多元素粉末共渗+钝化+封闭处理(简称 PCA)防腐技术,解决当前我国铁路混凝土桥梁附属钢结构对长效防腐技术的要求。创新采用“衬砌皮肤式防水”的设计思路,实现防水板与二衬混凝土迎水面自粘接,有效解决隧道复合式衬砌窜水难题。首次研发出无砟轨道混凝土桥面薄涂型聚氨酯防水新技术,解决防水层耐老化性、鼓泡、剥离等难题,最长服役10年后效果良好,已在我国高铁无砟轨道混凝土桥面广泛应用。
火车头奖章
环保所 刘兰华
刘兰华,中共党员,环保所研究员,深耕轨道交通噪声振动专业领域。带领团队足迹遍及祖国各地,在“试验技术”“理论创新”“控制技术”“标准制修订”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从减振降噪角度为国铁集团相关运营决策、规范铁路行业有关技术工作,以及推进铁路行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建立多运动声源噪声辐射理论模型,绘制国内首张高速铁路噪声地图,实现高速铁路沿线铁路噪声空间分布的可视化。研发声信号捕捉能力强、自动触发、车号识别可溯源的高速铁路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立起世界上场景最丰富的轨道交通噪声振动数据库。开展运营期轨道状态在线监测和故障声学诊断研究,做到前期咨询评估、建设期试验监测及运维的检测诊断全周期覆盖。2022年,完成“铁路环境测量 环境噪声(TB/T3050)”“声学轨道机车车辆发射噪声测量(GB/T5111)”等标准修订工作;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国铁集团系统性重大及重大课题2项,完成国铁集团(省部级)重点课题2项,在支撑国家和行业发展战略、服务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